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吃货日记.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吃货日记.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8 June 2016

你家吃什么粽?

        一直以来,我以为粽子是没分种类或籍贯的,你爱吃什么料,就包什么进去。除了娘惹粽有特别被强调,其余就只是肉粽、素粽或碱水粽。不过,今天看到脸书上转载着一系列不同籍贯的粽子,才发现好像真有不同嘢。

        我爸是福建人,我妈是广东人,对比了材料,发现我们家的粽子恰好融合了福建粽和广东粽的特色,真有意思!你们家呢?所包的粽子跟你们家的籍贯相同吗?

        来看看不同籍贯的粽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Sunday 16 January 2011

最早的捞生

        还有半个月多一点就是农历新年了,不太久;家里除了有一些新年的装饰,但新年的气息不太浓。

        下午一点多,妈妈突然在楼梯口大声叫道:“下来捞生啦!”

        我有点反应不过来,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过之后,才能确定自己没有听错,确实是捞生。我心想:搞什么啊?现在捞生,也太早了吧?

        “捞生”,是“捞起鱼生”(“捞”是粤语“拌”的意思)的简称,跟“捞起”、“捞鱼生”意义相同。这道菜的正式名称叫“七彩鱼生”,是七菜羹或七菜粥的变奏。七彩缤纷的鱼生有七彩灿烂的好意头,而“捞起鱼生”这个名称结合了“风生水起”与“越捞越旺”的意头,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过农历新年时的特色贺年食品,多于人日食用(呃……现在应该没什么人理会这一点。大家想吃就吃了,而且餐馆在除夕或早几天,就会已推出这道菜了)。 “捞起鱼生”源自粤菜中的“捞鱼生”,但由于它的用料简单,颜色单调,马新一带的人就加了生菜丝、西芹丝、红萝卜丝,以及用酸梅膏和桔子汁调成的金黄色酱料,让“捞鱼生”除了原本白色与黄色外,还多了红色、绿色及金黄色,变得七彩缤纷、喜气洋洋。“捞起鱼生”近似九江鱼生,但酱料不同。它的做法是先将各材料逐一加到碟上,每加一样材料都要说一句吉祥话(但我相信现今的餐馆工作人员才不理你吉不吉祥呢)。当所有材料加好后,围桌的所有人就会拿起筷子,把所有材料捞(拌)在一起,口中要同时说“捞起捞起”(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但我好像没有碰过说“捞起”的,现在都说一下吉祥的话,甚至是……许愿)。当材料拌匀后,便可以食用。[1]

七彩看似好看好吃,但实际上……我认为味道“麻麻地”而已。

        其实我小时候并不喜欢吃七彩鱼生的,因为觉得他味道怪,而且当中绝大部分的材料我都不吃,只吃那个脆脆的炸料(上图中褐色长条物);还有,虽说是酸梅酱,但吃起来还是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小时候没吃过刺身,所以生鱼片也out掉了。一直到数年前,餐馆间开始流行起七彩三文鱼鱼生,我才会想要尝试。还要我尝试的那间整体配合得很好,于是我就开始吃起鱼生了。

        还记得有一年——其实也忘了是哪年,好像是去上海的那一年吧,2008—— 那是我们最疯狂的一年。还是光顾回同一间餐馆,我们出了有上门点七彩鱼生,还会在回家前经过时,或者捞生瘾发作时,就会去打包一份或半份回家吃。我吃了七彩鱼生好几年,最终还是觉得他们家的味道最好,把我的味蕾都宠得吃不下其他地方的七彩鱼生了;而那些超市里买的现成品,对我来说更是难以入口。要命,被宠坏了!


[1] 参考Wikipedia。延伸文章《人曰捞鱼生》

Saturday 2 October 2010

年糕原是救命的“年糕”

        吃年糕与它的名字谐音“年高”有关,图个吉利,职位高升,孩子快高长大,老人福高寿高。根据江浙流传,两千多年前,有个“黏糕”救活了无数百姓的故事。“黏”和“年”同音,故事中的“黏糕”即现今的年糕。

        据说,大将伍子胥死前,他告诫亲属说:“我死之后,一旦有战乱而百姓缺粮,你们带领大家去象山门城墙处,挖地三尺即可得到食物。”伍子胥死后,吴国被越国进攻包围,吴国军民突然缺少粮食,饿死战死无数。

        伍子胥亲人想起大将军的话,赶快去象山门挖地,发现三尺之下有数不尽的城砖不是泥土烧制,是用糯米压制而成,坚韧牢固可与砖媲美,挖出来打碎上锅一蒸,即可做粮食充饥。因为这些“糯米砖”黏成巨糕可贮存救急,江浙父老给它起名“黏糕”。渐后,黏糕改叫成年糕。人们做年糕纪念伍子胥,全国传遍为过年美食。


摘自《星洲日报 · 活力副刊 · 文字癖》(29-9-2010)




        很久很久以前听说过年糕有咸的。我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想象不出那么多年来,我吃过的年糕如何变成咸的。在大马,绝大多数的人所知道的年糕就只有下图一种。

        传统的话,咱们的年糕就跟照片中的一样,是由香蕉叶包着的,然后露出顶端;要是由工厂大量的摩登版年糕则会用透明塑料袋紧密包装好,顶端也贴上标签,无暴露在外的部分。年糕新鲜的时候,是软软的,切开就可以直接要来吃,还蛮有口感的。随着摆放时间越长,年糕会渐渐变得更硬,这样的年糕则适合煎来吃。有的人喜欢加一片芋头和一片番薯,裹上面粉糊,然后煎来吃;我却喜欢纯年糕裹面粉煎来吃,或者蒸来吃,但后者会让别人洗碗洗碟的时候有点头疼啦!我妈妈还发明了另一个吃法:用云吞皮包着年糕,然后煎成金黄色,成为类似春卷的年糕。很好吃哦!

芋头番薯夹年糕的模样

        到了上海后,我才发现原来年糕不只是褐色的、甜的,还有其他的形状、类型。我第一次吃的,就是上图那种,而且还是在吃鸡公煲的时候吃的。自此之后,我就很喜欢吃年糕了,甚至还会自己买回宿舍炒,甚至甚至……我还买回大马呢!可惜啊~~~我最后一次回来却买不到这种年糕。我觉得其他形状没有这个形状的好吃,太圆太大片的,反而太容易烂,口感不好。

蜡笔小新吃年糕的方式

韩式年糕

        除了华人在吃年糕外,原来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吃的。第一次得知日本年糕是在看《蜡笔小新》的时候,年糕是小新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他还很喜欢在年糕加上紫菜呢!上面的照片很传神,正如臼井仪人所画的那样,小新看到年糕被烤得鼓起,就很兴奋了。至于另一张图片中的年糕呢……唔……单看其形,就能知道这如棒形的年糕当然是“棒子”的食物啦!也许是因为我本身不吃辣,所以对韩国的炒年糕完全没有任何憧憬,也不会买这种棒形的年糕炒来吃。我还是觉得一口一片的年糕最好吃!


注:所有照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