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 October 2010

年糕原是救命的“年糕”

        吃年糕与它的名字谐音“年高”有关,图个吉利,职位高升,孩子快高长大,老人福高寿高。根据江浙流传,两千多年前,有个“黏糕”救活了无数百姓的故事。“黏”和“年”同音,故事中的“黏糕”即现今的年糕。

        据说,大将伍子胥死前,他告诫亲属说:“我死之后,一旦有战乱而百姓缺粮,你们带领大家去象山门城墙处,挖地三尺即可得到食物。”伍子胥死后,吴国被越国进攻包围,吴国军民突然缺少粮食,饿死战死无数。

        伍子胥亲人想起大将军的话,赶快去象山门挖地,发现三尺之下有数不尽的城砖不是泥土烧制,是用糯米压制而成,坚韧牢固可与砖媲美,挖出来打碎上锅一蒸,即可做粮食充饥。因为这些“糯米砖”黏成巨糕可贮存救急,江浙父老给它起名“黏糕”。渐后,黏糕改叫成年糕。人们做年糕纪念伍子胥,全国传遍为过年美食。


摘自《星洲日报 · 活力副刊 · 文字癖》(29-9-2010)




        很久很久以前听说过年糕有咸的。我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想象不出那么多年来,我吃过的年糕如何变成咸的。在大马,绝大多数的人所知道的年糕就只有下图一种。

        传统的话,咱们的年糕就跟照片中的一样,是由香蕉叶包着的,然后露出顶端;要是由工厂大量的摩登版年糕则会用透明塑料袋紧密包装好,顶端也贴上标签,无暴露在外的部分。年糕新鲜的时候,是软软的,切开就可以直接要来吃,还蛮有口感的。随着摆放时间越长,年糕会渐渐变得更硬,这样的年糕则适合煎来吃。有的人喜欢加一片芋头和一片番薯,裹上面粉糊,然后煎来吃;我却喜欢纯年糕裹面粉煎来吃,或者蒸来吃,但后者会让别人洗碗洗碟的时候有点头疼啦!我妈妈还发明了另一个吃法:用云吞皮包着年糕,然后煎成金黄色,成为类似春卷的年糕。很好吃哦!

芋头番薯夹年糕的模样

        到了上海后,我才发现原来年糕不只是褐色的、甜的,还有其他的形状、类型。我第一次吃的,就是上图那种,而且还是在吃鸡公煲的时候吃的。自此之后,我就很喜欢吃年糕了,甚至还会自己买回宿舍炒,甚至甚至……我还买回大马呢!可惜啊~~~我最后一次回来却买不到这种年糕。我觉得其他形状没有这个形状的好吃,太圆太大片的,反而太容易烂,口感不好。

蜡笔小新吃年糕的方式

韩式年糕

        除了华人在吃年糕外,原来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吃的。第一次得知日本年糕是在看《蜡笔小新》的时候,年糕是小新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他还很喜欢在年糕加上紫菜呢!上面的照片很传神,正如臼井仪人所画的那样,小新看到年糕被烤得鼓起,就很兴奋了。至于另一张图片中的年糕呢……唔……单看其形,就能知道这如棒形的年糕当然是“棒子”的食物啦!也许是因为我本身不吃辣,所以对韩国的炒年糕完全没有任何憧憬,也不会买这种棒形的年糕炒来吃。我还是觉得一口一片的年糕最好吃!


注:所有照片均源自网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