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February 2011

兴趣缺缺

  一直以来,唱K是我的兴趣之一。虽然不足以参赛,但我最高纪录是一个人唱了六小时。去K房,吃东西喝饮料都不是我的最终目的,K歌才是。而且,我有我的原则,要先开生才能唱,叫破了嗓子,我宁愿不唱下去。还有,我只喝温水或花茶,不喝很甜的、冰冷的饮料,也不吃零食或刺激的食物。这不是pro,而是我最后一丁点儿的要求。

  最近,也许是因为没钱,也许是因为没练到新歌,每每有人提起要去唱K,我居然不大感兴趣。也许最近的聚会多了,而大马的聚会不是吃饭就是唱K,花钱之余,也没有营养到极点了。好怀念桌游啊!!!

  突然觉得,如果朋友与朋友的互动只剩下吃饭、唱K、看戏,岂不是很可悲?我常说:“饭总是要吃的,看是跟谁吃、在哪里吃而已。”所以吃饭聚会好说得过去。不过,现代人总是上馆子吃饭,而大型食店最令我讨厌的地方就是收取那16%的税,这让我有被砍的感觉。K房里面的音乐总是很大声,不适宜聊天,这聚会有什么意义呢?要聊天的话,你不止会听得辛苦,你还会喊着来聊天。何必呢?至于看戏……是我觉得最没有互动的聚会活动。到电影院看戏是很个人的,你不可能在电影院里面聊天。我认为这是电影院黑漆漆的原因之一。看完电影后,基本上就鸟兽散了,那这种的聚会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说,我不喜欢群戏——既不喜欢一大堆名演员演的戏,也不喜欢一大堆人去看戏。

  对于聚会的概念,我感到越来越模糊,唯一清晰的定义是:大家出来见个面就只为了知道你还活着。也许你会认为这说法太偏激,但我有实证。如果你曾经试过每一次出来,你的朋友都问你同样的那几个问题,你就会知道,其实你答案并不重要,在下一次、下下一次、下下下一次、下下下下一次、下下下下下一次……的聚会,对方会还是会问同样的那几个问题。我也不想这么认为的,但实情就是这样。

  天啊~~~~~请告诉我这不是老化的迹象。

Saturday 5 February 2011

今天是星期几?

  有工作的人总不会搞错当天是星期几。不过,当我们来到农历新年间,很多人会开始遗忘掉,因为大家只记住了除夕要干嘛、初一要干嘛……谁还会去理会今天是星期几呢?对我来说,农历比阳历好记,因为我们的拜年计划或任何的家庭活动,基本上是以农历计算。好比说初二的活动,肯定是到我小姑的家去,因为他们家逢年初二肯定会请舞狮团来,我们可以去凑热闹。至于忘了阳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初二没有报纸。既然忘了一天,接下来几天会开始迷失在农历之中。

  忘记了,也不过是那一年一次而已,没关系啦!再说,既然我们正过农历新年,我们当然要记住农历啊!还有,这段时间里是大家的假期,既然是假期,是星期几都无所谓啦!

Tuesday 25 January 2011

渐满的家

        在楼下行走时,不经意地往窗外的车棚望,发现今天的车棚显得很拥挤,也许是因为两辆最大型的车都回家了。过去的一年多两年里,这种情况只说明了一件事,休息日到了。

        还有几天就过农历新年了,回家是肯定的。一般上,回家过年是值得高兴的事,但这次大家回来,都好像带着一些不如意或不顺心的理由,都跟工作有关。老大刚丢信。老二在袋鼠国找不到正职,为了省下在该国“坐以袋币”,就暂时回国等候该国公司的音讯。老三依然在精神与现实间挣扎。老四……社会新鲜人士,还没回家,还不知道如不如意、顺不顺心。

        不知道是否习惯了安静和个人空间,当家里人多了,我居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不是我的家吗?我怎么会有想逃的感觉?

        人多,私人空间少了,能用的地方、资源少了,时间也好像会少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节目多了。目前,我知道的例牌新年活动依旧,另外还有中学同学十周年纪念聚会、新纪元同学聚会、去某某报馆以敬老为主题的新春晚会。就此,可想而知我的节目表多丰富吧!

        即使再丰富的节目表,最终我还是逃不过新年症候群的——新年后,人去楼空的寂寞感。

Sunday 16 January 2011

最早的捞生

        还有半个月多一点就是农历新年了,不太久;家里除了有一些新年的装饰,但新年的气息不太浓。

        下午一点多,妈妈突然在楼梯口大声叫道:“下来捞生啦!”

        我有点反应不过来,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过之后,才能确定自己没有听错,确实是捞生。我心想:搞什么啊?现在捞生,也太早了吧?

        “捞生”,是“捞起鱼生”(“捞”是粤语“拌”的意思)的简称,跟“捞起”、“捞鱼生”意义相同。这道菜的正式名称叫“七彩鱼生”,是七菜羹或七菜粥的变奏。七彩缤纷的鱼生有七彩灿烂的好意头,而“捞起鱼生”这个名称结合了“风生水起”与“越捞越旺”的意头,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过农历新年时的特色贺年食品,多于人日食用(呃……现在应该没什么人理会这一点。大家想吃就吃了,而且餐馆在除夕或早几天,就会已推出这道菜了)。 “捞起鱼生”源自粤菜中的“捞鱼生”,但由于它的用料简单,颜色单调,马新一带的人就加了生菜丝、西芹丝、红萝卜丝,以及用酸梅膏和桔子汁调成的金黄色酱料,让“捞鱼生”除了原本白色与黄色外,还多了红色、绿色及金黄色,变得七彩缤纷、喜气洋洋。“捞起鱼生”近似九江鱼生,但酱料不同。它的做法是先将各材料逐一加到碟上,每加一样材料都要说一句吉祥话(但我相信现今的餐馆工作人员才不理你吉不吉祥呢)。当所有材料加好后,围桌的所有人就会拿起筷子,把所有材料捞(拌)在一起,口中要同时说“捞起捞起”(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但我好像没有碰过说“捞起”的,现在都说一下吉祥的话,甚至是……许愿)。当材料拌匀后,便可以食用。[1]

七彩看似好看好吃,但实际上……我认为味道“麻麻地”而已。

        其实我小时候并不喜欢吃七彩鱼生的,因为觉得他味道怪,而且当中绝大部分的材料我都不吃,只吃那个脆脆的炸料(上图中褐色长条物);还有,虽说是酸梅酱,但吃起来还是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小时候没吃过刺身,所以生鱼片也out掉了。一直到数年前,餐馆间开始流行起七彩三文鱼鱼生,我才会想要尝试。还要我尝试的那间整体配合得很好,于是我就开始吃起鱼生了。

        还记得有一年——其实也忘了是哪年,好像是去上海的那一年吧,2008—— 那是我们最疯狂的一年。还是光顾回同一间餐馆,我们出了有上门点七彩鱼生,还会在回家前经过时,或者捞生瘾发作时,就会去打包一份或半份回家吃。我吃了七彩鱼生好几年,最终还是觉得他们家的味道最好,把我的味蕾都宠得吃不下其他地方的七彩鱼生了;而那些超市里买的现成品,对我来说更是难以入口。要命,被宠坏了!


[1] 参考Wikipedia。延伸文章《人曰捞鱼生》

Friday 31 December 2010

【2010の十件事】拾:1/4

如果人的一生有一百年,我已经走了四分之一。

¼,幼儿园、小学、中学、绘画班、钢琴班、羽球班、游泳班……都离我很远了。

¼,我煮过肉类了。

¼,我没领过正式薪水。

¼,用“毕业等于失业”来形容我,是前所未有的合适。

¼,朋友们开始用粉红炸弹我,有的甚至还当爸妈了。

¼,我原本应该做过很多事情,而实际上……并没有很多而已。

新的一年会有新的里程碑,只不过道路是通往哪里呢?We’ll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