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回忆从前是老人的专利。今天,我似乎老了许多。
星期六应该是个可以狂欢的日子,或只少可以出去逛逛,但我只是窝在房间里,连宿舍的门口也没有踏出去过一步。“宅”似乎已经成了我的日常生活,除了那几个去旅行的周末。
这几个月以来,上面子书都能见到很多人的婚讯。(在此要谢谢一下那些为爬墙贡献过的牛人。要不是他们,我连获知婚讯的机会都没有呢!)看见他们的婚纱照、婚讯或注册日的照片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惊讶,然后替他们感到高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唏嘘。惊讶,也许是因为没有想到,也可能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到;高兴,是因为朋友们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再不是中学时期、学院时期的那个挫样,是大人了,终于成家了;唏嘘,是因为老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或者……明明一把年纪了,却没有那一把年纪的感觉、心态。仔细看看同辈的朋友,工作的早就工作几年了,念书的没有一个还是在本科,恋爱的快要结婚了,或即将要结婚,结婚的已有了孩子,就连晚一届的学妹刚工作没多久,就在烦恼着买车的事情。这一连串的事情,似乎是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的。看看自己,我的定位又在哪里呢?虽然快要毕业了,我也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让我可以赶快回马吃Cendol吃到够够力,可是Cendol背后带来的隐忧似乎是无限长远的。不像在华师大的同学,虽然都很年轻,但一心想要上研究所的,都为自己奋斗了;而一心要进入社会的同学也很努力地在招聘会上投履历表,或到处去面试。而我呢?似乎除了“一定要毕业”和“回国”之外,其他都想不到了。我不想朝九晚五地上班,我不想天天化妆做Admin,我想出国却不知道出国要干嘛,我想去英国、香港念研究所却怕自己念不上去,我想硬着头皮去试一试却怕到头来还是浪费金钱和光阴。
说真的,仿佛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或至少知道自己要的范围在哪里,但我从小到大似乎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涉及那些“我不想”。严格来说,我好像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而这一连串的“我不想”已几乎淹没了“我想要”的可能性。我想着就是人生吧——无限的矛盾。
今天心血来潮,突然很想看看那个很久未登录过的“碧海蓝天”,很想看看现在的学弟妹是什么样子的。“碧海蓝天”之前已经很冷清了,几乎没什么人到那里留言或发帖,最热闹的事情也不过是吵架;如今,我看见的帖子,除了公告、时间表、征聘启示是新帖之外,竟然没有其他看头了。难道新纪元的论坛就要冷清成这个地步?有一个新帖居然还在每个子论坛重复发了,而帖子里也只是一个行字,就问该不该收短学期的杂费。就一行字。没有前因后果,没有其他陈述或发帖者的个人意见,感觉就像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我在想,我该形容“跟从前一样,果然是新纪元的水准”,还是“比从前更差,因为从前起码还有其他的帖子可以看”?从前……感觉像是寓言故事才会用的。然后,我在中文系的子论坛内找来了从前的一个帖子,也就是我为WH而开的“中文系二手课本、书”。我竟然由头一字一帖地看到最后。那段“文战”的日子虽然学弟妹的素质很是让我心痛,但同时我竟然觉得无限地怀念:怀念ywshen的激烈批评,怀念阿羽的破处和摇头长叹,怀念专文人的讲理,怀念someone_16和polobao的“帮拖”,怀念那两只中文系的烂苹果黎耀辉和dk那些漏洞百出的一唱一和帖子。要不是我今天重游这帖子,我已经忘了曾经有那么一个笨蛋称我这个一看到书就想睡觉的人为书呆子,无论是第一次看见的我,还是今天的我,我还是觉得好笑和开心的。
这一切都已经走进了历史。我离开新纪元快满三年了,然而这个三年却有老歌《三年》那么地悠久。对于曾经在乎的人,现在也在乎不了,因为大家是那么地遥远,即使MSN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感觉却大大不如从前。有时候,我真的会想每个人都只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没有谁会在谁的生命里逗留一辈子,最长的也只能数亲人(唉……感觉真悲哀啊)。所以,去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即使没有找到一头半个知己,好像也是个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I'm standing with my feet, and will only walk with my feet。说到这里,我也只能希望曾经跟我很要好的朋友,或亦师亦友的人们过得好,因为健在就能创造未来。(至少在2012前能够如此……开玩笑的啦!)也但愿他朝一日在路上碰见,我俩不会像两个陌生人般问候与道别,因为那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呐!
七点了。老人般怀念过去以后,俺就要洗澡去了。这一个月多以来,我的洗澡时间比起床时间还要准时,都怪学校的热水供应啊!我想,这也是我宅的另一个原因吧。